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月经改变、腹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阴道分泌物异常等。若出现相关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情后遵医嘱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月经改变
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会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且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表现为每次月经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以往,严重时可能出现大量血块;经期延长则是指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部分患者可能在月经结束后仍有少量点滴出血。
2、腹部肿块
当子宫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肿块多位于下腹正中,质地较硬,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因为膀胱充盈会将子宫向上推,使肿块更容易被触及。
3、疼痛
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平时无明显疼痛,但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会出现急性下腹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突然发作,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按压腹部时疼痛明显加剧。红色变性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是由于肌瘤内小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及溶血,肌瘤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4、压迫症状
子宫肌瘤生长的位置和大小不同,会对周围器官产生不同的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的肌瘤可压迫膀胱,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即排尿次数增多,总有尿意,但每次尿量不多;如果肌瘤较大,压迫严重,还可能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即尿液无法顺利排出,积聚在膀胱内。
5、阴道分泌物异常
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同时肌瘤可能影响宫颈腺体分泌,导致白带增多,白带多为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异味。如果黏膜下肌瘤脱出至阴道内,其表面容易受到摩擦、感染,导致阴道分泌物呈脓性,伴有臭味;若肌瘤发生坏死、溃疡,还可能出现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异味明显加重。
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肌瘤相关不适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张文尧.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体征[J]. 中国医刊,2002,3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