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容易中暑的体质主要与身体调节能力、代谢状态等相关,常见的有湿热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等。具体分析如下:
1.湿热体质:这类人群体内湿热积聚,在高温环境中易出现身体沉重、心烦闷热等表现,汗液排泄不畅,热量难以散发,因此较容易中暑,常伴有口苦、舌苔厚腻等特征。
2.气虚体质:气虚者身体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较弱,在高温下能量消耗快,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稍作活动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进而引发中暑。
3.阴虚体质:阴虚者体内阴液不足,易出现燥热、口干等症状,在高温环境中更易因津液耗损过多而导致身体失衡,耐热能力差,稍受暑热侵袭就可能出现中暑迹象。
4.痰湿体质:痰湿体质者体内痰湿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在高温潮湿环境中,身体更难通过排汗等方式散热,热量易在体内蓄积,从而增加中暑的可能性,常伴有身体困倦、大便黏滞等表现。
5.阳虚体质:阳虚者阳气不足,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在夏季高温时,身体既难以耐受暑热,又可能因贪凉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中暑。
为减少中暑发生,不同体质人群可针对性调理,如湿热体质者可适当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气虚体质者注意补充能量、避免过度劳累。在高温天气做好防暑措施,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
参考资料:
[1]白轶南.中暑辨体质急救各不同[N].保健时报,2005-07-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