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中风病人脚踝水肿可能是活动量减少、体位因素、下肢静脉血栓、心功能不全、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活动量减少
中风后病人肢体活动受限,下肢肌肉收缩减少,无法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易淤积在脚踝部位,导致水肿。在家人协助下进行被动活动,如轻柔屈伸脚踝、按摩下肢肌肉。病情允许时,适当坐起或站立,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
2、体位因素
长期卧床或久坐时,脚踝处于低垂位置,受重力影响,血液和组织液易在脚踝积聚,引发水肿。卧床时在脚踝下方垫软枕,抬高脚踝至高于心脏水平。久坐时定时变换姿势,每30分钟活动一次脚踝。
3、下肢静脉血栓
中风后血液高凝状态加上活动减少,易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阻碍血液回流,导致脚踝水肿,常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抗凝。
4、心功能不全
中风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脚踝水肿,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5、肾功能异常
中风后身体应激或原有肾病加重,肾功能异常会导致水钠潴留,引发脚踝水肿,可能伴有尿量减少、眼睑水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氯噻嗪片、缬沙坦胶囊、百令胶囊等药物调节肾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脚踝水肿变化,记录水肿程度和消退情况。保持低盐饮食,减少水分潴留。若水肿突然加重或伴有疼痛,需立即就医。
参考资料:
[1]段白露.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中风水肿1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