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踝臂指数检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等方法检查出来。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颈动脉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探头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斑块,是筛查全身动脉硬化的常用无创方法。正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mm提示内膜增厚,≥1.5mm或局部凸起≥50%管腔直径则为斑块形成。该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迹象,尤其适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2、踝臂指数检测
测量踝部收缩压与上臂收缩压的比值,正常范围为0.9-1.3。踝臂指数<0.9提示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程度;踝臂指数>1.3则可能因动脉钙化僵硬导致,常见于糖尿病患者。该方法无创、便捷,可用于下肢动脉硬化的初筛及病情监测。
3、CT血管造影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通过CT扫描重建动脉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血管的管腔狭窄、斑块及管壁增厚情况。其优势是分辨率高、定位准确,但存在辐射暴露,且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磁共振血管造影
利用磁共振技术显示动脉结构及血流信号,可评估血管狭窄、闭塞及动脉硬化程度,无辐射,无需依赖碘造影剂,适合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但对钙化斑块的显示不如CT血管造影清晰,检查时间较长,受运动伪影影响较大。
5、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
通过测量脉搏波在主动脉或颈动脉-股动脉间的传播速度,评估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说明动脉弹性越差、硬化程度越重。该方法无创、可量化,能直接反映动脉僵硬度,是评估动脉硬化进展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心血管风险分层。
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水果、蔬菜,同时适量进行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