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可从多系统症状反映,常见的包括食欲减退与腹胀、全身乏力与精神萎靡、皮肤与巩膜黄染、牙龈、鼻出血或瘀斑、肝区不适或疼痛等。具体分析如下:
1、食欲减退与腹胀
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影响脂肪消化,可导致食欲明显减退、厌恶油腻食物,进食后常感上腹部胀满不适,部分患者可伴随恶心、呕吐或腹泻。
2、全身乏力与精神萎靡
肝脏是人体代谢核心器官,功能异常会导致糖原合成、蛋白质代谢障碍,机体能量供应不足,表现为持续的疲劳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严重时可出现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
3、皮肤与巩膜黄染
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梗阻时,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样,粪便颜色可能变浅。
4、牙龈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的主要场所,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或伤口愈合缓慢。
5、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脏炎症或肿大时,肝包膜受牵拉,可引起右上腹(肝区)隐痛、胀痛或不适感,疼痛程度多为间歇性,活动或体位变化时可能加重。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具有多样性,上述症状并非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参考资料:
[1]王吉耀. 《内科学(第 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第 9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