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的方法

彩牛养生 · 2020-03-12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妇科

  一般情况下,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可通过热敷、适度运动、饮食调节、药物干预、中医理疗等措施进行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热敷

  将热水袋或暖宝宝包裹毛巾后敷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子宫平滑肌,从而减轻痉挛性疼痛。尤其适用于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者),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烫伤。

  2、适度运动

  经期前1-2周开始规律运动,如散步、瑜伽猫牛式、拉伸操,经期可选择轻柔的腹式呼吸或腰腹放松动作。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同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子宫收缩强度。需避免剧烈运动或倒立姿势,以防加重盆腔充血。

  3、饮食调节

  经期前7天起减少咖啡因、高盐及生冷食物摄入,避免刺激子宫收缩或加重水钠潴留;多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镁元素可抑制子宫收缩并缓解焦虑;痛经时饮用温热的姜枣茶或红糖水,通过暖宫活血减轻疼痛。

  4、药物干预

  原发性痛经者可在经期前1-2天或疼痛初起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生成,用药剂量需遵医嘱。若伴随严重经量过多或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激素类药物调节。

  5、中医理疗

  按压三阴交、关元穴,每次10-15分钟,以酸胀感为宜,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经期前3天用艾条温和灸气海穴,每次10分钟,改善虚寒体质引起的痛经,但湿热体质者慎用。

  若痛经伴随月经量异常、性交痛或不孕等症状,应尽早至妇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资料:

[1]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在线问诊
免费问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