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尿酸高、肌酐高可能是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痛风、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饮食因素
短期内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可能使肌酐轻度升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多饮水,促进尿酸和肌酐的排泄,有助于使指标恢复正常。
2、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加快,肌肉分解增加,会使肌酐生成增多。同时,运动后身体可能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和代谢功能,导致尿酸和肌酐排泄减少,从而出现尿酸、肌酐一过性升高。一般通过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3、痛风
痛风是由于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起的疾病。长期高尿酸血症会损伤肾脏,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肌酐升高。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苯溴马隆片、秋水仙碱片、别嘌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下降。尿酸和肌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酸和肌酐不能有效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蓄积,导致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卡托普利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缓解不适。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后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会导致机体代谢率下降,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尿酸和肌酐的排泄减少,进而引起尿酸、肌酐升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补充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以改善代谢和肾脏功能,降低尿酸和肌酐水平。
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辣椒、大蒜等,以免不利于恢复。
参考资料: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 [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