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特别是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接种狂犬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
一般应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但即使超过了这个时间,只要尚未发病,接种狂犬疫苗仍然有效。 除了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外,受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并涂抹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伤口较大或较深,还需要进行外科处理。
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狂犬疫苗也就是狂犬病疫苗,被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来说,最好在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此时能最快启动免疫机制,有效对抗可能入侵的狂犬病毒。
若因特殊情况未能在24小时内接种,只要还未发病,补种疫苗依旧有意义,只是时间拖得越久,感染病毒发病的风险相对越高。若咬伤严重,除接种疫苗外,还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在疫苗起效前,直接中和伤口部位的病毒,增强预防效果。
即便伤口看似不严重,也不可掉以轻心。一旦遭遇动物致伤,务必及时前往医院或相关预防接种门诊,由专业医生评估伤情,并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疫苗接种及伤口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接种通常分为5针,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
即使狗已经接种了狂犬疫苗,咬人后仍存在一定的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狂犬疫苗虽然能有效刺激狗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对抗狂犬病毒,但其效果并非绝对,且受到多种因素,如狗的健康状况、疫苗类型及接种时间等的影响。此外,即使狗体内病毒数量减少,也不能完全排除其携带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具体如下:
1.疫苗效果有限性:狂犬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而非根治,它不能确保狗体内完全没有狂犬病毒。特别是如果狗在接种疫苗前已感染病毒,或疫苗未能充分激发其免疫反应,那么狗仍可能携带病毒并传播。
2.被咬后的应对措施:无论狗是否接种过狂犬疫苗,一旦被其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洗,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评估感染风险,并可能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和/或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为了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除了确保狗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兽医检查外,在与宠物相处时也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