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耳朵进水后,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好转,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耳道具有一定的自洁和排水功能。当少量水进入耳朵时,耳道内的纤毛运动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可以帮助将水排出。进入耳道的水分在体温和环境温度的作用下会逐渐蒸发,尤其是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水量较多或无法自行排出,可将头歪向进水一侧的耳朵,然后同侧单脚跳跃,利用重力帮助水流出。使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伸入耳道,吸去水分。但需注意避免棉签深入过深,防止损伤耳道或鼓膜。
如果进水后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或流脓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如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此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为了避免耳朵进水,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佩戴耳塞、浴帽等,以减少水分进入耳朵的可能性。同时,在游泳或洗头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速度,避免耳朵受到过多的冲击和挤压。
外耳道炎一般3天左右可以治好。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轻,一般在三天左右就可治好,可以通过局部使用药膏后可逐渐好转,但也部分患者需要1周左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防病工作,尽量避免水进入外耳道,进水后用棉签擦干净水,保持外耳道干燥。
如果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表现为耳痒等不适,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