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动脉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下肢血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方法: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到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充气球囊以扩张狭窄部位,恢复血流通畅。这种方法常用于处理下肢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2.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后,如果血管仍不稳定或存在较高复发风险,可以置入金属网状结构的支架于受损区域,提供持久支撑以防再次塌陷。
3.球囊扩张术:利用特制的球囊在X光机监视下,经导管导入到狭窄或闭塞的区域,通过充盈球囊使其膨胀,以压力扩大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流。
4.旋切术:使用特殊器械旋转切割并移除血管内的硬化斑块,适用于病变较硬或钙化严重的病例。
虽然这些介入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但是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管壁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下肢血流灌注不足的症状。其主要表现如下:
1.早期症状: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尤其在冬季表现更为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2.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小腿、大腿或臀部的疼痛、沉重感或疲劳感,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时症状重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运动时肌肉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
3.静息痛: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侧支循环建立不足,患肢处于严重缺血状态时,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夜间或平卧时,且应用镇痛药物难以缓解。
4.皮肤变化:下肢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发绀、温度降低、干燥、薄且易碎,指甲生长缓慢、变厚,毛发稀疏等,这些都是血流减少的外在表现。
5.溃疡或坏疽:在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足趾或足底的溃疡,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溃疡可能发展为坏疽,需要进行截肢以防止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