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抗炎药与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两大类抗炎镇痛药物,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1.药物种类:甾体抗炎药主要是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非甾体抗炎药则包括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等,其化学结构中不含甾环。
2.作用机制: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少血管通透性,稳定溶酶体膜,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而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抗炎、镇痛和退热的效果。
3.副作用: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易感性增加等。而非甾体抗炎药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肾功能损害、心血管事件等。
4.适应症: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严重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等。非甾体抗炎药则广泛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发热以及各种急性炎症的治疗。
两者在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副作用及适应症上均有明显区别,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