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内大量脂肪滴沉积,导致肝脏功能急剧下降。AFLP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代谢障碍及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其通常发生在妊娠28-40周,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并可能伴有妊娠期高血压、双胎或男胎的情况。
妊娠急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起病初期可能仅有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等症状。随后,孕妇可能会出现黄疸,并且这种黄疸会进行性加深,但通常不会伴随瘙痒。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肝性脑病、肝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治疗原则为立即终止妊娠,同时,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血糖水平、防治感染等。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或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