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急性感染期,常出现全身乏力,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还伴有食欲减退,对油腻食物厌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频发。部分患者可见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肝脏区域会出现隐痛或胀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轻度时症状不明显,中重度则有持续乏力、肝掌、蜘蛛痣等体征,蜘蛛痣呈放射状小血管扩张,多出现在颈部、胸部等部位,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发红。
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通过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等项目明确诊断。确诊后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严禁饮酒,减少肝脏代谢负担。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血液、体液传播,防止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