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是为了评估胎儿是否存在出生缺陷风险的一项重要检查。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1. 血液检测:孕妇在孕早期(通常在11-14周)会进行血清学筛查,包括测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水平。
2. 超声检查:早期超声检查(NT扫描)在11-14周进行,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这是一个评估唐氏综合症风险的指标。中期筛查(通常在18-22周)则进行全面的胎儿解剖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器官发育情况。
3. 非侵入性基因检测(NIPT):这是一种新型筛查方式,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检测染色体异常,通常在孕10周后进行。
4. 细胞遗传学筛查:羊水穿刺或绒毛活检属于侵入性检查,可以直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但这些检查有一定的流产风险,一般在筛查结果高风险时才考虑。
5. 尿液检查:虽然不是常规的产前筛查项目,但孕妇的尿液分析可以帮助监测孕期高血压疾病和其他潜在问题。
医生会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建议适合的筛查方案。
宫颈筛查主要用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问题。宫颈筛查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等项目。
1.宫颈细胞学检查:这是宫颈筛查的基础项目,也被称为TCT检查。通过观察宫颈细胞的形态变化,来发现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核增大等,从而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细胞。
2.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HPV-DNA,可以判断女性是否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以及感染的是高危型还是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3.阴道镜检查: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HPV检测结果异常时,会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利用光学放大原理,观察宫颈表面的血管和上皮形态,以便准确地发现病变部位。
进行宫颈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通过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因此,建议所有面临宫颈癌风险的女性,特别是21-65岁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筛查,以确保宫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