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其中最典型的包括: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大量使用,如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可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心律失常。
2.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如抗焦虑、三环抗抑郁药、某些抗精神病药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引起心律失常。
3.非保钾利尿剂:如呋塞米片,长期应用且不监测电解质可能导致严重的低钾血症,从而导致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4.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胺碘酮片、硫酸奎尼丁片等,这些药物本身就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但过量使用反而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避免过量使用,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常见药物主要包括:
1.正性肌率、正性频率药物:如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这些药物可能进一步加快心率,导致心律失常恶化。
2.洋地黄类药物在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可能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3.部分抗生素:如抗真菌类的灰黄霉素片、注射用两性霉素B、双唑泰栓等,它们可能引发心动过速,甚至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
4.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片和盐酸地尔硫䓬缓释胶囊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患者中可能导致危险的心室反应,因此禁用。
5.其他类药物:包括中枢兴奋药、镇痛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和麻醉用药等,也可能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硫酸奎尼丁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它们通过抑制钠离子内流,减缓心肌传导,从而对抗心律失常。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上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少心肌对交感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心率和收缩力,适用于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的心律失常。代表性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替洛尔片等。
3.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索他洛尔片等,它们能够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进而控制心律失常。
4.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减少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电活动。适用于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代表性药物有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