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即心脏节律异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患者可能出现心跳过快,如室性心律过速、房颤等,这可能导致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是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
2.心律失常还可能导致持续性室速和室颤,进一步可能引发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在心律失常初期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左心衰竭、休克甚至晕厥。
3.胸痛: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发胸痛。
4.头晕或眩晕:血流供应脑部不稳定,引起头部不适感。
5.夜间症状:如睡眠中醒来、心悸加重等,可能提示夜间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
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的护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神志、皮肤黏膜颜色及温湿度、尿量等变化。针对频发室性早搏、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准备急救处理。
2.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药物可能包括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药等。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戒烟限酒,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高盐食品的摄入。
4.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担忧和顾虑,应耐心沟通,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