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需要紧急处理,处理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点:
1.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等,以缓解患者发热、头痛等症状.
2.病原治疗:进行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以指导抗生素选择。初期治疗应采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可能的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3.补液治疗:能够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稳定和内环境平衡,防止休克。常用的补液物质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氏溶液等。
4.免疫支持治疗:旨在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减少感染并发症,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使用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等。
5.手术治疗:如脓肿引流、坏死组织清除等。
同时,监测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DIC等,进行全面治疗,直至病情稳定,逐步过渡到后续治疗阶段。
急性败血症,医学上通常称为脓毒症或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反应。它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导致机体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主要引起原因包括:
1.感染源侵入: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如疖、痈挤压后)、内置导管(如引流管)等途径侵入血液循环系统。
2.局部感染扩散:局部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可入血并扩散至全身。
3.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粒细胞缺乏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感染并引起败血症。
4.其他因素:如脓毒症,由组织器官感染扩散引起;或者由于皮肤黏膜破损,如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等,导致致病菌从皮肤黏膜侵入血液系统,引起外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