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控制血糖水平。对部分患者而言,在停用二甲双胍后,可能会经历一些副作用或反应,这些现象大多与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个体代谢状态相关。
停药后最常见的反应之一是血糖水平的升高。这是最主要的副作用,因为二甲双胍是降糖药,停药后血糖可能会迅速升高,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甚至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同时,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后突然停药,可能会经历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等。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对药物存在一定的适应性,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暂时性紊乱。此外,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后可能会持续或加重,表现为皮肤长红疹、瘙痒等症状。
需要接受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正在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是一个常见的建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预防乳酸酸中毒:二甲双胍可能增加乳酸产生,并抑制其转化,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手术期间及术后,由于禁食、脱水、应激反应等因素,可能加重肾功能负担,从而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2.低血糖风险:二甲双胍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低血糖,增加手术风险。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和术后可能使用的药物(如造影剂)可能与二甲双胍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其代谢或排泄,进一步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4.影响手术愈合:二甲双胍可能使身体处于相对缺乏能量的状态,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