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了一般是越快打针越好,通常在24-48小时内打针都是有效的。
狂犬病毒从伤口入侵人体后,会沿着神经组织逐渐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在病毒还未大量繁殖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前,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就能有效中和病毒,阻止发病。通常在被咬后的24小时内接种疫苗,能最大程度降低发病风险,此时身体免疫系统可迅速响应,对病毒形成防御。
但超过24小时也并非就失去意义,只要在狂犬病发病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都可能起到预防作用。因为即便病毒已开始在体内移动,疫苗激发的免疫反应仍有可能在病毒侵害神经系统前将其控制。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病毒在体内传播的范围可能扩大,发病风险也会逐渐增加。所以,一旦被狗咬,应尽快前往医院,由医生评估伤口并安排接种疫苗,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拖延。
被自家狗咬了出血不打针一般是不可以的。自家狗体内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被咬伤并出血的情况下,感染病毒的风险会增加。狂犬病是一种恶性传染性疾病,病死率几乎为100%,因此不应忽视这一风险。除了狂犬病外,被狗咬伤还可能导致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如果伤口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消毒,可能会引发炎症和感染,进一步影响伤口的愈合。
被自家狗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然后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避免感染。尽快接种狂犬疫苗,一般在被咬后的24小时内接种效果好,但超过24小时也应接种。如果狗为流浪狗或表现异常,感染风险可能较高。同时,观察狗在10天内是否健康存活,如果狗在10天内发病死亡,应及时告知医生。
即使狗已经接种了狂犬疫苗,咬人后仍存在一定的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狂犬疫苗虽然能有效刺激狗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对抗狂犬病毒,但其效果并非绝对,且受到多种因素,如狗的健康状况、疫苗类型及接种时间等的影响。此外,即使狗体内病毒数量减少,也不能完全排除其携带并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具体如下:
1.疫苗效果有限性:狂犬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而非根治,它不能确保狗体内完全没有狂犬病毒。特别是如果狗在接种疫苗前已感染病毒,或疫苗未能充分激发其免疫反应,那么狗仍可能携带病毒并传播。
2.被咬后的应对措施:无论狗是否接种过狂犬疫苗,一旦被其咬伤,应立即进行伤口清洗,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评估感染风险,并可能建议接种狂犬疫苗和/或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为了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除了确保狗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兽医检查外,在与宠物相处时也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