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偏高有什么危害

彩牛养生 · 2021-01-19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级甲等) 血液科

  血小板偏高是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出血倾向异常、脾脏肿大、血管内皮损伤等危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血小板过多时更容易相互聚集,形成血栓的核心,阻塞血管,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影响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2、血液黏稠度升高

  血小板偏高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明显上升,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效率,还会增加心脏泵血的负担,长期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3、出血倾向异常

  血小板增多可能导致血液过于粘稠,影响自然的止血过程,从而延长血液凝结时间和出血时间。尽管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但过多的血小板可能导致其功能异常,反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4、脾脏肿大

  持续性的血小板偏高可能与骨髓增殖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脾脏过度工作而肿大。脾脏肿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的器官,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并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5、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数量过高时,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血小板可能会黏附在血管内皮上,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血管内皮一旦受损,会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也会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血小板偏高的风险。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