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屎通常指排便,排便时出血可能是肛门微小裂伤、便秘、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原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肛门微小裂伤:排便时用力过猛或大便过硬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皮肤或黏膜轻微撕裂,进而引起出血。这种出血通常是鲜红色,量不多,仅附着于大便表面或滴落于马桶内。需要保持大便通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减轻对肛门造成的损伤。
2、便秘:饮食中缺少膳食纤维,平时不爱喝水,可能引起便秘,使得大便过于干燥,排便时会损伤肛门的皮肤黏膜,进而引起出血。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活菌散、醒脾养儿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改善。
3、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扩张、曲张形成的疾病。排便时肛门承受较大压力,导致痔疮破裂出血,伴随肛门坠胀感、疼痛等症状,有时伴有痔核脱出。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肛泰软膏、云南白药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4、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引起肠壁炎症反应,黏膜受损并形成溃疡,导致出血。血液颜色可能从鲜红到暗红不等,取决于出血位置,会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用药治疗,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片、美沙拉嗪肠溶片、巴柳氮钠颗粒等。
5、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若没有及时治疗,息肉表面溃烂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还可能引起里急后重感、黏血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进行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帮助改善症状。
平时需要做好饮食调理,以清淡饮食为主,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