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足跟痛主要是年龄增长、鞋子不合脚、过度使用脚、跟骨骨刺、跟腱炎等原因引起的。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
足底脂肪垫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减少了对足跟冲击的吸收能力,导致足底筋膜和骨骼承受更大的压力,引起疼痛。穿着带有良好支撑和缓冲效果的鞋垫,进行足部按摩和伸展练习,以增强足底肌肉和提高柔韧性。
2、鞋子不合脚
鞋子过小、过紧或鞋底过硬都会增加足跟部的摩擦和压力,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引发脚部疼痛。选择合脚、舒适、鞋底柔软的鞋子。
3、过度使用脚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运动,尤其是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足底肌肉和韧带承受过大的压力,导致足跟疼痛。休息、冰敷、局部按摩和适当的物理治疗可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
4、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跖腱膜伸缩牵拉造成跟骨附着点处韧带和腱膜的纤维损伤,在跟骨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上述症状,可能伴随行走、站立时疼痛加剧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跟腱炎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及其周围腱膜受损,发生部分纤维撕裂、变性甚至钙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从而引发疼痛,可能出现不能正常行走、疼痛加剧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消肿止痛贴、云南白药气雾剂、依托考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适当休息,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跑步等加重足跟负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