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脚崴了可以采取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使用药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1、休息:脚崴伤后,受伤的韧带、肌肉等组织处于受损状态,继续活动会加重损伤,导致肿胀和疼痛加剧。休息能让受伤的组织有时间自我修复。轻度崴脚可能休息1-2周,严重的可能需要3-6周。如果需要短距离移动,可以借助拐杖或轮椅,防止受伤的脚着地受力。
2、冰敷: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低温还可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在脚崴伤后的72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一次,每次冰敷15-20分钟。可以使用冰袋、冷毛巾进行冰敷。
3、加压包扎:适当的加压包扎能够限制受伤部位的肿胀,减少组织液的积聚。同时,其还可以为受伤的脚踝提供一定的支撑,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加压包扎通常在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之后根据肿胀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包扎。
4、抬高患肢:抬高受伤的脚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睡觉时,在脚下垫枕头,让脚保持抬高状态。建议在脚崴伤后的一周内,只要是休息时间都尽量抬高患肢,这样有助于肿胀的消退。
5、使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伤痛酊、活血止痛膏、舒筋活血膏等药物治疗,能够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氯唑沙宗片等药物治疗,能够消炎镇痛、缓解崴脚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紧张。
如果扭伤严重、疼痛剧烈,或伴有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在恢复期间,避免让受伤的脚承受重量,以免加重损伤。同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