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心脏早搏是指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前提前发生的收缩;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期前收缩和心悸在概念性质、产生机制、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检查诊断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概念性质
期前收缩是一种心脏的电生理现象,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是心脏的节律出现了提前的异常搏动。而心悸是一种主观的症状感受,是患者对心脏跳动的一种异常感觉,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很多情况都可能导致心悸。
2、产生机制
期前收缩主要是由于心脏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或者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脏在正常窦房结冲动到达之前提前收缩。而心悸产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疾病导致心输出量变化、心律失常等,也可能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发生改变而引起。
3、症状表现
期前收缩的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常表现为心跳突然停顿感、心慌,有时会伴有胸闷、乏力等。而心悸主要表现为自觉心跳加快、减慢、不齐或有强烈的心慌感,可伴有心前区不适、呼吸急促、头晕等症状。
4、持续时间
期前收缩的期前收缩本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次期前收缩可能只是瞬间的异常搏动,但如果是频发期前收缩,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而心悸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能是短暂的瞬间感觉,也可能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取决于引起心悸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5、检查诊断
期前收缩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心电图上可清晰看到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波,根据其形态、节律等特征可以判断期前收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心悸只是一种症状,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特点、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除心电图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
平时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