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盗汗可能是环境温度过高、睡前运动、低血糖、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环境温度过高:睡眠环境温度偏高,盖的被子过厚,会使身体散热困难,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导致夜间盗汗。建议适当降低室内温度,选择轻薄、透气的被子,利于身体散热,改善盗汗情况。
2、睡前运动:临睡前剧烈运动,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一般出汗在入睡后不久出现。调整生活习惯,睡前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让身体在睡前处于平静状态。
3、低血糖:晚餐进食过少或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夜间血糖过低,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盗汗,伴有心慌、饥饿感、手抖、头晕等症状。在出现症状时,可食用含糖饼干,日常合理调整饮食与降糖药物剂量。
4、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起发热、夜间盗汗,伴有咳嗽、咳痰、乏力、消瘦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该疾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可能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产热增多,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常伴有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建议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缓解不适。
日常生活中,还可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超文.肺结核的隐秘症状:夜间盗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11-25(008).
[2]陈艺璇,邓奕辉.从肝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多汗[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32):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