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出血可能是脐带自然脱落、局部摩擦或损伤、脐炎、凝血功能异常、脐肉芽肿等原因导致的。需尽快就医,遵医嘱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脐带自然脱落: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会逐渐干燥并自然脱落。在脱落过程中,脐带周围的小血管可能因未完全闭合而导致少量出血。可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血迹,避免用力拉扯或摩擦脐带。
2、局部摩擦或损伤:新生儿在活动或衣物、尿布摩擦时,可能会不小心牵拉到脐带残端,导致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可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同时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出血部位进行消毒。
3、脐炎:若脐带残端护理不当,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脐炎。炎症会导致脐部组织充血、水肿,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出血,新生儿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4、凝血功能异常: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全身性疾病,会影响新生儿的凝血机制,导致脐带出血,还可能伴有皮肤瘀斑。应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硫酸亚铁糖浆等药物止血、补充铁元素治疗。
5、脐肉芽肿:断脐后,创面受刺激摩擦感染等,在局部形成肉芽肿。肉芽组织表面湿润,呈灰红色,表面可有血性分泌物,导致脐带出血,可能还伴有轻微的疼痛。应遵医嘱使用硝酸银软膏、罗红霉素颗粒、克林霉素软膏等药物治疗,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在出现这一症状时,家长应仔细观察伴随症状,并咨询医生以明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陈超,朱建幸.新生儿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