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部分痔疮患者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完全治愈痔疮。具体分析如下:
若痔疮症状较轻,仅有轻微肿胀或瘙痒,且属于寒湿瘀滞型,表现为肛门坠胀、遇寒加重,艾灸可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坠胀感,缓解不适。选取长强、承山等穴位,用温和灸的方式,每次15-20分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辅助减轻症状,但无法消除痔核本身。
当痔疮处于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疼痛、红肿或出血,或属于湿热下注型,表现为肛门灼热、分泌物多,不建议艾灸。艾灸的温热属性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充血肿胀加剧,出血症状加重,甚至可能引发感染,此时应优先选择清热燥湿的药物或其他规范治疗方法,避免因艾灸不当而延误病情。
艾灸调理痔疮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明确体质和证型后选取合适穴位及灸法,操作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肛门周围皮肤,若艾灸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结合其他治疗方式综合处理。
参考资料:
[1]张鹏军.对于痔疮,你真的了解吗?[J].健康必读,2025,(17):74-75.
[2]邢娟娟.痔疮用药与护理方法,缓解难以启齿的疼痛[J].健康必读,2025,(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