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小孩晚上睡觉哭闹可能是睡眠环境不适、饥饿或过饱、维生素D缺乏、消化不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睡眠环境不适
睡眠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亮,或者温度过高、过低,都会让小孩感觉不舒服,从而在晚上睡觉时哭闹。保持卧室安静,调暗室内光线,将室温控制在20-25℃之间。给小孩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被褥,避免过厚或过薄。
2、饥饿或过饱
小孩胃容量较小,若睡前没有吃饱,饥饿感会让小孩难以安睡而哭闹;而进食过多导致过饱,会使胃部不适,也会引起睡眠中哭闹。合理安排小孩睡前饮食,若饥饿,可适当喂一些母乳或配方奶;若过饱,可轻揉小孩腹部,促进消化,下次注意减少睡前进食量。
3、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吸收,导致小孩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夜间哭闹、易惊醒、多汗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如维生素D滴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颗粒等。同时多带小孩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
4、消化不良
小孩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引发晚上睡觉哭闹。控制小孩睡前饮食,避免食用油腻、生冷、难消化的食物。若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消化药物,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儿复方胃蛋白酶颗粒等。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孩抵抗力较弱,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咽痛、发热等症状,身体的不适感会导致晚上睡觉哭闹。若症状较轻,可让小孩多休息,多喝温开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症状较明显,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宁糖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若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小孩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固定睡前流程,如洗澡、讲故事等,让小孩形成睡眠条件反射;注意小孩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参考资料:
[1]杨晓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后急性低钾血症的原因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5(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