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其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饮水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具体分析如下:
1、食物传播
这是常见途径之一,尤其与生食或未彻底煮熟的食物相关。甲型肝炎病毒可在贝类体内富集,若贝类生长水域被感染者粪便污染,人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贝类后,病毒可经消化道侵入肝脏。
2、饮水传播
多见于饮用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且未经过合格消毒的场景。若卫生条件差,雨水冲刷导致粪便污染水源,或自来水处理流程不规范,人群饮用未经煮沸的受污染水后,易引发甲肝流行。
3、接触传播
多发生于家庭、学校、幼儿园等密切接触场景。感染者粪便中含大量甲型肝炎病毒,若其便后未彻底洗手,手部会携带病毒,进而污染餐具、毛巾、门把手、玩具等物品。易感者接触这些被污染物品后,再用手接触口部,即可导致感染。
4、医源性传播
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警惕。若医疗器械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后,未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再次用于其他患者时,可能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此外,输血传播极为罕见,因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消化道,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
5、母婴垂直传播
该途径发生率低,仅见于孕妇在分娩前后急性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情况。病毒可能通过孕妇的血液、羊水或产道分泌物传给胎儿,但胎儿出生后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且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可完全恢复。
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接种甲肝疫苗等,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若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李兰娟,王宇明。传染病学 [M]. 9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25-228.
[2]中华预防医学会肝病防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2021-2030 年)[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 29 (12): 113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