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采集前饮食准备、作息与运动控制、药物告知、体位配合、采集后按压护理等,这些事项能保障标本质量和采集过程安全。具体分析如下:
1、采集前饮食准备:采集前8-12小时需保持空腹状态,避免进食、饮水,尤其不能摄入高糖、高脂、高蛋白食物,也需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饮品,以免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作息与运动控制:采集前1天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采集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等。熬夜和剧烈运动可能使血液中白细胞、肌酸激酶等指标升高,还可能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3、药物告知:若长期服用药物,如抗凝药、降压药、降糖药等,或近期服用过抗生素、维生素类药物,需提前告知医护人员。部分药物会直接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如抗凝药可能延长凝血时间。
4、体位配合:采集时需保持正确体位,通常为坐位或卧位,手臂自然伸直、放松,避免过度弯曲或用力。不当体位可能导致血管受压、血流不畅,增加采血难度,还可能因肢体紧张引发血管痉挛,延长采血时间。
5、采集后按压护理:采血结束后,需用无菌棉签或棉球按压穿刺点5-10分钟,按压力度要适中,避免揉搓穿刺部位。揉搓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引起皮下出血、淤青或血肿。
建议采集后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异常,如持续出血、肿胀等,若有异常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同时,采集后可适量补充水分和易消化食物,帮助身体恢复,避免立即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参考资料:
[1]卢景芳.抽血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