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脂肪肝在磁共振检查中会呈现出特征性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肝脏信号强度改变、脂肪浸润分布特点、肝脏形态与体积变化、肝脏血管显示情况、脂肪抑制序列表现等。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信号强度改变:在常规T1加权像上,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信号通常高于正常肝脏,呈现亮肝表现;而在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多为正常或轻度增高。
2、脂肪浸润分布特点:脂肪肝的脂肪浸润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弥漫性浸润表现为全肝信号均匀增高,无明显区域差异;局灶性浸润则表现为肝脏局部出现片状、结节状的高信号区,需与肝脏肿瘤等病变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3、肝脏形态与体积变化:轻度脂肪肝患者肝脏形态多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肝细胞脂肪堆积增多,肝脏体积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增大,表现为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包膜光滑,边缘圆钝,部分患者可伴有肝门部脂肪组织增多。
4、肝脏血管显示情况:由于肝脏信号增高,磁共振图像上肝脏内血管的显示清晰度可能下降。在T1加权像上,血管信号相对较低,与周围高信号的肝组织对比明显,呈现血管湮没或血管受压变细的表现。
5、脂肪抑制序列表现:在脂肪抑制序列上,脂肪肝区域的高信号会明显降低,与正常肝组织信号接近或一致。这一特征性改变可有效确认肝脏信号增高由脂肪浸润引起,是鉴别脂肪肝与其他肝脏病变的关键方法。
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磁共振表现,综合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患者日常需注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辅助改善病情。
参考资料:
[1]罗雯璐.对付脂肪肝,做好这些很关键[J].家庭生活指南,2025,41(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