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哪几种

彩牛养生 · 2025-11-05
王磊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三级甲等) 普通外科

  一般情况下,低血容量休克是因体内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引发的休克类型,主要包括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失液性低血容量休克、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烧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内分泌性低血容量休克等。具体分析如下:

  1、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多由急性大量失血导致,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产后出血、外伤致大血管破裂等情况。血液大量流失使循环血量骤减,患者早期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若失血未及时控制,会迅速出现组织灌注不足。

  2、失液性低血容量休克:因体液大量丢失引发,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尿崩症等。体液丢失伴随电解质紊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患者可出现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表现。

  3、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多由严重创伤引起,如骨折、内脏损伤等,创伤后可能伴随失血、失液,且创伤应激反应会加重循环障碍。患者除循环不稳定外,还伴有创伤部位疼痛、肿胀。

  4、烧伤性低血容量休克: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后,烧伤创面大量渗出液体,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体液外渗,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通常在烧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患者创面红肿、疼痛。

  5、内分泌性低血容量休克:因内分泌疾病导致体液调节异常,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使血管收缩功能减弱,体液分布异常,引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患者可出现乏力、血压降低、皮肤色素沉着。

  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相关表现时,需立即明确病因,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组织灌注,降低并发症风险。

参考资料:

[1]秦文清.病理学基础知识——第八讲休克[J].中国农村医学,1982,(03):35-37.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在线问诊
免费问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