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病病人的护理需兼顾生理照护与心理支持,一般有规律生活作息护理、规范用药监督、安全环境营造、情感沟通疏导、社交能力引导等。具体分析如下:

1、规律生活作息护理:为儿童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睡眠与合理饮食,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或过度劳累。规律的生活能稳定儿童情绪,减少因作息紊乱引发的行为异常,为病情稳定提供基础保障。
2、规范用药监督: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给儿童服药,按时按量发放药物,确保儿童完整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服药后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适反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医生,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安全环境营造:排查居住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如收起尖锐物品、固定家具、避免儿童接触危险物品或独处时处于危险场景。同时减少环境中的噪音、强光等刺激,为儿童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空间,避免外界刺激诱发病情波动。
4、情感沟通疏导: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儿童沟通,多倾听儿童的想法与感受,避免指责、批评或忽视。通过陪伴、游戏等方式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儿童情感支持,帮助儿童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心理安全感。
5、社交能力引导:根据儿童的病情与能力,逐步引导其参与简单的社交活动,如与家人互动、和同龄儿童玩耍等。过程中给予鼓励与帮助,避免强迫儿童参与不适应的活动,逐步提升儿童的社交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情绪、行为变化,若出现病情加重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王瑜,王方昀,杨娇.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5,23(3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