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
减肥
生活常识
功效
食疗保健
蔬菜
水果
养颜护肤
皮肤科
儿童
孕妇健康
颈部
腹部
四肢
臀部生殖
全身
其他症状
女性
早期教育
科学喂养
产后知识
其他食材
热门主题
新生儿黄疸值在5~7mg/dL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因此,黄疸值为7.3mg/dL在新生儿中是正常的。成人黄疸值的正常范围一般为0.2~1.0mg/dL。因此,成人黄疸值7.3mg/d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黄疸正常值成人一般是低于17.1umol/L,小儿黄疸一般不超过256.5umol/L属于正常,小儿出现黄疸增高可能是生理性的,一般在出生后七到十天可逐渐消失。当黄疸值在6.3umol/L,对成人和小儿来说都处于正常范围。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第2至4天开始出现,高峰期在第4至6天,然后逐渐消退。健康的足月婴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7-14天内自行消退。足月儿的肝脏等器官相对发育成熟,可以较好地处理胆红素,使其代谢和排泄。
答新生儿35天黄疸不退,考虑为母乳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可以给孩子断奶2~3天观察,若是黄疸有明显的消退,则属于母乳性黄疸,在不影响孩子吃奶和体重增长的情况下,是可以不用进行干预的,属于正常现象。若是黄疸无明显消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答小儿黄疸的症状及表现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白眼球等部位发黄,但程度不深,主要集中在前胸和脸部,手心和脚心一般不会发黄。这种黄疸在4~6天时症状最明显,但通常在10天左右会逐渐消退。病理性黄疸则较为严重,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可能波及全身,包括手心和脚心。除了皮肤发黄外,还可能伴随呼吸暂停、反应能力低下等症状。此外,检查时会发现血红蛋白尿和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如果出现病理性黄疸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答为了准确判断患儿面色发黄是否属于黄疸,需要了解黄疸的定义及其表现。 1、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使皮肤、巩膜等部位呈现黄色。黄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肝功能异常或溶血性疾病等。 2、患儿如果出现黄疸,需观察其黄疸部位、色泽及伴随症状如饮食、大小便等情况。 建议家长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详细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黄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答新生儿黄疸不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逐渐消退。若超过这个时间范围仍未消退,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持续的表现。 2.治疗不彻底:如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不规范或未完全治愈,可能导致黄疸反复出现。 3.胆汁排泄障碍:新生儿存在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情况时,可能导致胆汁排泄障碍,进而引起黄疸不退。 4.感染:新生儿宫内感染、产后感染等情况可能引发肝炎、败血症等疾病,导致黄疸不退。 当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原因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答
婴儿黄疸值达到23μmol/L会不会上脑,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对脑部的影响: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血红蛋白代谢产物——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的,高黄疸值可能会对婴儿的脑部造成损害。胆红素若在高浓度下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能引发核黄疸,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风险。
2、临床评估和监测: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值达到23μmol/L通常需要密切观察和有效管理,以防止其对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治疗与预防:对于黄疸值较高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照蓝光治疗等措施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减少神经系统损伤风险。同时,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饮食、排便情况,遵循医嘱进行后续的护理和治疗。
若婴儿黄疸值达到23μmol/L,建议及时就医。
答黄疸值的计算主要是基于胆红素水平的评估,通常使用两个单位来表示:mg/dL和μmol/L。这两个单位之间存在明确的换算关系。1mg/dL的胆红素值相当于17.1μmol/L,当医生或实验室报告黄疸值时,需要明确指出所使用的单位,因为不同的单位下,黄疸值的解读和判断标准会有所不同。在评估黄疸值时,医生还会考虑胆红素水平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对于新生儿,由于生理性黄疸的存在,胆红素水平在特定范围内被认为是正常的。当胆红素水平超过特定阈值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病理性黄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答茵栀黄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小儿黄疸。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具有清热解毒、退黄的功效。 1. 茵栀黄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引起的小儿黄疸。服用方法需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2. 服用茵栀黄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此外,茵栀黄不宜与某些西药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3. 在使用茵栀黄治疗期间,建议家长保持患儿的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适当增加喂水量,有助于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进一步减轻黄疸症状。 若黄疸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答黄疸可能有以下症状: 1.腹痛腹胀:黄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消化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和腹胀的感觉。这种感觉类似于胃病或者是肠道疾病,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腹泻或者便秘的症状。在疾病发展到后期时,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 2.食欲不振:得了这种病之后,患者会经常吃不下饭,并且会完全丧失食欲。有一些患者会因为失去食欲而变得面黄肌瘦,身体体质也会随之下降。 3.心动过缓:这种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的症状,患者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手脚会变得非常冰凉。有一些患者会因为心跳过缓,而喘不上气,出现心慌气短的感觉。 4.夜盲症:黄疸会导致身体流失大量的维生素,这样就很容易诱发夜盲症这种并发症,患者在晚上的时候会很难看清东西,严重的患者在晚上甚至跟失明差不多。 5.乏力萎靡:除了以上这些症状以外,黄疸还会引起患者乏力萎靡,平时不想做运动,经常躺在床上。
答黄疸通常与肝功能损伤紧密相关,因此进行肝功能检查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准确地判断黄疸指数是否升高。也不能忽视转氨酶的水平,它也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新生儿而言,黄疸还可能与溶血有关,所以血常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有效帮助确诊。另外,如果胆道存在先天性梗阻,也会使黄疸症状加重。因此,在面对黄疸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可能的因素,通过全面的检查来准确判断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样的全面检查,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更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便准确找出病因,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答新生婴儿的黄疸可以采用光照疗法治疗。光照治疗是通过荧光灯来缓解新生婴儿黄疸,紫外光线能把胆红素转变成容易通过宝宝尿液排出的东西。也可以选择其他疗法,采用其他的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黄疸,多喝水、让宝宝吃到足够的母乳,利用排尿来缓解黄疸。
答黄疸14.5,是否需要照蓝光需要结合宝宝的年纪大小来判断的。如果是属于足月儿,黄疸正常不应该超过12.9是轻微的,超出可以使用退黄药,多喝些水,多吃一些母乳能够排出,所以这时候是不用照蓝光的。但如若是早产儿,刚出生时14.5不用照蓝光,属于正常的。如若是满月的话,需要照蓝光。
答黄疸14.5μmol/L是否需要照蓝光取决于多种因素。1.黄疸的正常值范围在3.4~17.1μmol/L之间,因此黄疸14.5μmol/L虽然稍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2.是否需要照蓝光还需考虑黄疸出现的原因和持续时间。如果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且数值没有持续升高,一般不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但如果黄疸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溶血性黄疸等,或者黄疸数值持续升高,出现巩膜发黄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3.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长时间照射和光疗损伤。
答婴幼儿黄疸正常值因年龄及胎龄而异,是评估胆红素水平的重要指标。 1、足月儿黄疸正常值: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值不超过6mg/dl,48小时不超过9mg/dl,72小时不超过12mg/dl。足月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 2、早产儿黄疸正常值:由于肝功能发育不全,黄疸程度较深且消退较慢。24小时内黄疸值不超过9mg/dl,48小时不超过12mg/dl,72小时不超过15mg/dl。早产儿黄疸可延迟至2-3周消退。 3、黄疸分类: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则需及时就医,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黄疸情况,若黄疸值超出正常范围或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
答婴儿黄疸的消退速度取决于其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可自行在7至10天内消退,家长可适当增加婴儿的进食量与饮水量,促进排便次数以加速胆红素排出。同时,适当晒太阳(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也可促进黄疸消退。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措施。蓝光照射是常见且有效的方法,它可将胆红素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加速黄疸消退。若黄疸严重影响婴儿的饮食和睡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无论哪种情况,家长在治疗期间都应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确保黄疸消退过程顺利。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答婴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关于黄疸对听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当婴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超过一定阈值,可沉积于听神经及周围组织,造成听神经损伤,即胆红素脑病,其中听力受损是常见后遗症之一。 2、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降低胆红素对听力的损害风险。这包括光疗、换血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情况由医生制定。 3、听力筛查的必要性:即使黄疸得到控制,也建议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存在的听力损失,保障婴儿健康成长。 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答早产儿黄疸高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胆红素脑病、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如果新生儿的黄疸程度明显升高,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那么过多的胆红素就会顺着新生儿的血液-脑屏障,进入到新生儿的大脑,从而影响到新生儿的大脑,从而引起继发性胆红素脑病,同时还会出现精神反应差、拒食、发热、抽搐等症状。如果是感染了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会导致黄疸比较高或者持续很久。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听力、肝脏、肺部等都有一定的损害。
答婴儿出现有黄疸的现象,如果是新生儿要注意观察有没有和早产儿有关系,如果是出现有早产之后出现的一种黄疸的表现,可能是患有病理性的黄疸,要使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来促进人体的黄疸的代谢,减轻黄疸的症状,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有没有出现肝功能出现异常在临床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