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和发烧没有区别,二者是同一种病理状态的两种不同表述。
发热即体温调节中枢因感染、炎症、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使设定点上调,导致体温升高。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能更习惯使用发烧一词,而在医疗文献或专业讨论中,发热更为常见。
通常将口腔温度超过37.2℃,腋下温度超过37℃,或直肠温度超过37.5℃定义为发热或发烧。发热时,患者可能出现寒战、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可通过物理降温、使用药物等方法帮助改善发热的状态。常用的比如温水擦浴,或者用湿毛巾敷在发热的部位。
药物方面,一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起到解热的作用,具体的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