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情的阶段、血糖控制、血压管理、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1. 肾病阶段: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从轻度蛋白尿到终末期肾病。在早期阶段,通过严格的血糖和血压控制,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不影响正常寿命。
2. 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能帮助减缓肾病发展。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保持在7%以下。
3. 血压管理:高血压会加速肾损害,通常推荐血压目标在130/80mmHg或更低。
4. 其他并发症:如心脏病、神经病变等也会影响预后。
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糖尿病,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其诊断标准及分期如下:
1. 尿蛋白检查:连续3个月内尿蛋白检查3次,尿排泄率介于20-300μg/min以上,并需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排泄率增加的原因。
2. 糖尿病病史:患者有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糖尿病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五期: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体积增大,尿常规、尿白蛋白均正常。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在正常范围内或间歇性增高。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之间。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大量蛋白尿期,24小时尿蛋白总量超过0.5g,肾功能逐渐减退。
Ⅴ期:终末期肾病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注意,糖尿病肾病的具体诊断仍需结合患者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治疗。
糖尿病肾病三期,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或微白蛋白尿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尿液检查会发现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这表明肾脏的滤过功能开始受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仍处于正常范围。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浮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眼睑和面部的水肿,以及全天候的脚踝水肿。
2、患者可能会经历疲劳、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高血糖和肾脏功能下降有关。
3、随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身体为维持水平衡会增加尿量,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且尿量超过正常。
4、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受损,蛋白质分子进入原尿形成蛋白尿,导致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产生较多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