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骨膜损伤可能是过度运动、外力撞击、骨折、骨髓炎、骨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过度运动:长期从事高强度的跑步、跳跃等运动,骨膜会因过度使用而发生劳损性损伤。建议减少运动量,给受伤部位足够的休息时间。恢复后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再次过度损伤。
2.外力撞击:身体遭受猛烈碰撞,骨骼受到直接的冲击力,骨膜会因外力的挤压、挫裂而受损。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止痛。
3.骨折:骨折发生时,骨的连续性中断,骨膜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撕裂和损伤。通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固定方式有石膏固定、手术内固定等,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为骨膜修复和骨折愈合创造条件。
4.骨髓炎: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炎症可蔓延至骨膜。骨膜在炎症刺激下会出现充血、水肿、增厚等改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骨肿瘤:骨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对骨膜产生影响。骨肿瘤引起的骨膜损伤,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良性肿瘤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手术切除,切除后骨膜多可自行修复。恶性肿瘤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缓解症状。
骨膜受损后,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损伤部位过度受力或活动,防止加重损伤。同时按医嘱定期复查,了解恢复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