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心脏早搏症状有心悸、心律不齐、心跳停顿、胸闷、头晕与乏力等,原因有情绪激动与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钾血症、心肌炎等,危害有心脏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形成血栓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症状
1、心悸:这是早搏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到心脏跳动不适或心跳加速。生理因素如情绪激动、紧张、疲劳或大量饮酒后,可能引发偶发性早搏,导致心悸。病理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早搏,进而引起心悸。
2、心律不齐:早搏会导致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则,医生在听诊时会发现心律不规则,并伴有较长的代偿间歇。这是因为早搏打乱了心脏正常的跳动节奏。
3、心跳停顿:部分患者会感觉到心脏跳动有停顿感,伴有恶心、咳嗽等不适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早搏后有一段时间的心室强力收缩,随后又出现一段时间的停顿,导致患者产生不适。
4、胸闷:早搏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闷症状。此外,期前收缩也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胸闷的现象。
5、头晕与乏力:当早搏频繁发作时,可能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病理因素导致的早搏中更为常见,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二、原因
1、情绪激动与压力过大:当人体处于情绪激动或压力过大的状态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心肌的兴奋性增加,引发早搏。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调整情绪,减轻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引发早搏,还伴有头晕。应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发早搏,还伴有心悸。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卡比马唑片等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4、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容易引发早搏,患者还可能伴有肌无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枸橼酸铋钾片、氯化钾缓释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补充钾元素。
5、心肌炎:患有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受到炎症的损害,导致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引发早搏,还伴有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头孢呋辛酯片等,以抗炎、抗感染。
三、危害
1、心脏功能异常:频繁的早搏会打乱心脏的正常节律,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收缩和舒张,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
2、心律失常:早搏本身就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但更危险的是,它可能诱发其他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
3、影响生活质量: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存在这些症状,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频繁的早搏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同时,早搏也可能加重这些疾病的进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形成血栓:心脏早搏可能导致血液在心脏内积聚,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流动到脑部或其他重要器官,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患者在平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等,有助于减少早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