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大便潜血阳性是指通过便常规检查发现有大便里面有血液,可能是药物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痔疮、结肠炎、肠道息肉等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性出血
如果短期内服用大剂量刺激性药物,可能导致急性肠胃黏膜出血,引起大便潜血阳性。建议遵医嘱停用相关药物或更换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2、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有炎症,溃疡等情况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使血液混入大便中,通过检测就可能呈现潜血阳性。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治疗。
3、痔疮
不良饮食习惯、久坐可能导致痔疮。而内痔通常在排便时容易出血,而且这种出血往往是无痛性的,血液会随大便排出,少量血液混入大便中也会使大便潜血呈阳性。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肛泰软膏、云南白药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治疗。
4、结肠炎
遗传、感染等可能导致结肠炎。若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形成糜烂、溃疡等,容易出现渗血现象,进而导致大便潜血阳性。通常还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患者可子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片、美沙拉嗪肠溶片、巴柳氮钠颗粒等药物治疗。
5、肠道息肉
便秘、吸烟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肠道息肉,这些息肉在肠道内可能会与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刺激并损伤周围的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和出血,血液混入粪便中,从而在大便潜血试验中呈现阳性结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治疗。
日常饮食上应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如辣椒、油炸食品、大蒜等,以免刺激胃肠道,加重胃肠道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