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方法一般有抗体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核酸检测、快速检测、确证试验等。
1.抗体检测:通过采集血清、血浆或唾液样本,使用第三代检测试剂识别HIV抗体。感染后抗体一般在2-12周出现,多数人4-6周可检测到。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窗口期存在漏检风险,需在高危行为12周后复查确认。
2.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运用第四代试剂同时检测HIV的P24抗原与抗体,抗原在感染2周左右显现,抗体约2-4周产生,将窗口期缩短至2-4周。检测效率高,可更早发现感染,是临床初筛常用方法。
3.核酸检测:直接测定血液中的HIV病毒RNA,感染1-2周就能检出,窗口期最短。常用于高危暴露早期排查、母婴感染诊断等,但检测费用较高,且因病毒载量低可能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测佐证。
4.快速检测:采用胶体金等技术,利用指尖血、唾液样本快速获取结果,15-30分钟内即可完成。适合应急筛查、自我检测,但仅作为初步判断依据,阳性结果必须通过确证试验验证。
5.确证试验:初筛阳性者需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B)或条带免疫试验(RIBA),这类方法特异性强,通过分析样本中病毒蛋白抗体,精准判定是否感染,是艾滋病确诊的决定性检测步骤。
进行HIV检测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并遵循严格的检测流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
[1]闫玉刚,张宇新,丁静.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在献血者艾滋筛查项目中的性能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4,46(08):716-718.
[2]王棠.基于湖北实践的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