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因基因异常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可逐渐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如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多囊肾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类型,常见的成人型多囊肾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期囊肿较小且数量少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肾功能也不受影响,仅在体检时发现肾脏存在囊肿。此时病情相对平稳,需定期进行肾脏超声、肾功能检查,监测囊肿变化,同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
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内囊肿会逐渐增大、增多,破坏肾脏组织,导致肾功能下降,患者可出现腰痛、血尿、高血压等症状。当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会发展为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此外,多囊肾还可能伴随肝脏囊肿、颅内动脉瘤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和健康风险,这种情况下需积极就医,根据病情采取控制血压、对症治疗或手术等措施。
确诊多囊肾后,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肾脏超声,若出现腰痛加剧、血尿、血压持续升高等情况,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刘葆森,黎昕,王凡,等.囊肿开窗后肝切除治疗多囊肝合并多囊肾及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体会[J/OL].腹部外科,1-6[2025-07-07].
[2]黄翼然.肾脏多发囊肿≠多囊肾[J].大众医学,2025,(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