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毒疖子和火疖子一般在病因、症状表现、感染范围、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区别。如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火疖子多因皮肤卫生不佳、摩擦刺激等导致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毒疖子是火疖子感染加重或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同时感染,伴病菌扩散引发的深层炎症。
2、症状表现:火疖子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小结节,逐渐形成脓头,脓头破溃后脓液排出可逐渐愈合;毒疖子局部红肿范围更大,疼痛剧烈,可出现多个脓头,破溃后形成蜂窝状创面,伴明显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3、感染范围:火疖子感染局限于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病变范围较小,多为直径1至2厘米的小结节;毒疖子感染波及多个相邻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形成较大的红肿硬块。
4、严重程度:火疖子病情较轻,一般无全身不适,及时处理后数天可好转,较少出现并发症;毒疖子病情较重,易引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甚至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对身体影响更大。
5、治疗方式:火疖子早期可局部涂抹抗菌药膏,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脓头成熟后可引流排脓,通常无需口服药物;毒疖子需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切开引流排出脓液,必要时需住院治疗观察病情。
若皮肤出现疖肿,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火疖子可先局部处理观察,若红肿扩大、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按医生指导使用药物或接受进一步治疗,防止发展为毒疖子。
参考资料:
[1]石敦奇.如何与火疖子和平共处[J].学与玩,2020,(09):25.
[2]长火疖子怎么办?[N].健康时报,2006-06-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