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胆囊炎的严重程度需分类型判断,急性胆囊炎尤其是合并并发症时较严重,可能危及生命;慢性胆囊炎症状轻微、进展缓慢,通常不严重,核心差异在于疾病类型、是否有并发症及治疗时机。具体分析如下:
从疾病类型看,急性胆囊炎起病急,表现为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属于较严重情况。而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症状以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为主,疼痛程度轻、发作间隔长,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通常不严重。
从治疗与预后看,急性胆囊炎通过及时抗感染、手术切除胆囊,多数患者可治愈;若延误治疗,出现并发症后治疗难度增加。慢性胆囊炎通过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及对症药物,可有效控制症状,仅少数因反复发作需手术,总体预后良好。
因此,不能笼统判定胆囊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类型与病情。出现急性腹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急性胆囊炎,避免延误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也需定期复查,防止病情进展或诱发其他疾病。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 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 20 (11): 1159-1167.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 9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