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诊断肌肉粘连需结合临床症状与专业检查,常用检查方式主要包括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CT、关节造影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和活动度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肌肉粘连。触诊时可感知病变部位肌肉的紧张度、有无硬结或压痛;同时让患者主动或被动活动相关关节,观察活动范围是否受限。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结构。通过超声可观察肌肉纤维是否连续、有无局部增厚或粘连区域,还能判断粘连范围与程度,且检查无创、便捷。
3、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极高,可详细呈现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的细微结构。若存在肌肉粘连,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粘连部位的信号异常,明确粘连的具体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CT:CT虽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不及磁共振成像,但能清晰显示肌肉与骨骼的关系。当肌肉粘连伴随骨骼结构改变时,CT可辅助判断粘连是否影响骨骼周围组织,同时排除骨骼病变引发的类似症状。
5、关节造影检查:对关节周围的肌肉粘连,可通过关节造影进一步明确。检查时将造影剂注入关节腔,再通过影像学技术观察造影剂分布情况,若存在肌肉粘连,造影剂会在粘连区域出现分布异常。
进行检查前,建议患者告知医生症状出现时间、诱发因素及既往病史,以便医生精准选择检查项目。检查后需遵循专业指导,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康复或治疗计划,同时注意保护病变部位,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粘连。
参考资料:
[1]王璐,于歌,陈亚平.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05):61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