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植物,茎枝较粗,呈圆柱形;表面深绿色,有细纵纹和小绒毛,花朵较小,淡黄色,花冠较大,柱头黄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关于栗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栗子的功效与作用
1、健脾养胃
栗子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对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够帮助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2、止血消肿
栗子生食时具有一定的解毒止血功效,可以缓解吐血、便血等症状。同时,栗子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肿胀和疼痛。
3、强筋健骨
栗子富含维生素C和钙、磷等矿物质,这些成分对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栗子还能促进肌肉生长,增强体力,对于改善筋骨疼痛、乏力等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4、维护心血管健康
栗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补血养颜
栗子含铁量颇高,每100克约含1.7毫克铁,搭配一定量的维生素C,能高效促进铁吸收,刺激血红蛋白合成,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让面色红润有光泽;同时,栗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抵抗自由基损伤,延缓皮肤衰老,维持肌肤弹性。
栗子的禁忌
1、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
栗子富含膳食纤维,质地偏硬,消化功能欠佳、肠胃蠕动慢的人群大量食用,易引发积食、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此类人群应少食,或搭配易消化食材烹饪。
2、糖尿病患者慎食
栗子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和淀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栗子。
3、脾胃虚寒者慎食
栗子性温,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的人群不宜食用过多。
4、肾病患者慎食
栗子属于高钾、高磷食物,对肾病患者负担较大,建议尽量避兔食用。
栗子的食用方法
1、糖炒栗子
街头经典吃法,将栗子切口,放入加了糖、油的热砂锅中翻炒。高温让糖分裹覆栗壳,炒制后栗肉软糯香甜,香气扑鼻,是秋日解馋必备零食。
2、炖食
栗子可以与肉类一同炖煮,如与鸡肉、鸭肉等搭配,增加菜肴的风味和营养,栗子粉糯,汤汁浓郁醇厚,营养相互交融,暖身滋补,
3、水煮
栗子可以用清水煮熟,作为健康的小吃或配菜。
4、烤食
栗子也可以烤制食用,烤制时可加入少量的油和调味料,增加风味。
5、煮粥
大米熬粥至半熟,加入去皮栗子继续煮。煮好的粥黏稠软糯,栗香四溢,易消化吸收,晨起一碗,暖胃又饱腹,滋养脾胃。
栗子,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中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秋冬的街头,寒风时常裹挟着糖炒栗子的香甜去诱惑路人,甘甜的口感和软糯的质地让人难以拒绝。但栗子虽好,也要注意适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