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节,便又到了吃扇贝的绝佳时机,刚上市的扇贝鲜香肥美,想想都令人垂涎。大家要注意,不是所有部位都可以吃,这两个地方一定要记得,不能吃!
不能吃的部位
1、沙囊。扇贝近尾端,有一个墨绿色的“沙囊”,这相当于扇贝的消化道,是扇贝身上最脏的地方。里面墨绿色的物质,主要是一些海藻,此外也容易滋生病菌,是重金属、泥沙、细菌聚集的“重灾区”。所以,在食用前一定要去除扇贝的沙囊,如果在家制作扇贝的其他菜品,如蒜蓉粉丝蒸扇贝时,索性直接去除,也省去了食用时的麻烦。
2、鳃(沙嘴)。扇贝与沙囊连接的还有一个细管状的鳃,又称为沙嘴,也是扇贝身上特别脏的地方,质地稍硬,食用时也会影响口感。此外,扇贝虽鲜美,也不能片面追求鲜味,一定要把扇贝烹制成熟才能食用。海鲜性凉,食用时要搭配温补的鲜姜等调味品,或蘸食姜醋汁后食用。
哪些部位可以吃呢?
1、开壳肌。扇贝中心有一根粗壮的开壳肌,又称为肉柱,是扇贝最鲜香美味的地方,也是人们食用新鲜扇贝的主要部位。干制后的开壳肌,又称为干贝、瑶柱,自古就是名贵的海鲜品种之一。
2、裙边。围绕着扇贝的开壳肌一周,环绕着一圈扇状的裙边,也是扇贝比较肥美的部位。
3、腺体部。人们吃扇贝时会发现,有的扇贝有一片橙色的部位,有的则是白色的,这就是扇贝的腺体部,也是区分扇贝公母的标志。
养生饮食有什么禁忌
1、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5、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