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脂肪垫萎缩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脚后跟疼痛:
1.休息与避免过度活动:减少对脚后跟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尤其是硬地面上的运动。
2.冰敷:使用冰袋冷敷疼痛区域,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3适当的鞋子和支撑: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和平底鞋,使用足弓支撑或定制的矫形鞋垫,以分散脚部压力。
4.物理治疗:采用热敷、冷敷、理疗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疼痛。
5.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以缓解疼痛和消炎。同时,可以外用活血化瘀的药膏或贴剂。
如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建议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
脚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
1.足底筋膜炎:这是引起脚后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足底筋膜因长时间站立、走路、跑步等活动过度拉伸,导致炎症和微小撕裂,引发疼痛。
2.跟骨骨刺:长时间慢性劳损、过度局部刺激或随年龄增长,可能导致局部骨质增生退行性变,形成骨刺,对局部软组织产生刺激,从而引发疼痛。
3.跟腱炎:长时间剧烈活动,如跑、跳等,可能导致跟腱发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引起脚后跟疼痛。
4.跟垫萎缩:随着年龄增长,脚后跟的脂肪垫会逐渐变薄,减少对冲击的缓冲作用,使脚后跟更容易感到疼痛。
5.神经痛:如跖管综合征,可能压迫足底神经,引起疼痛。
6.骨折或损伤:急性外伤或应力性骨折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
7.鞋子不适和过度劳累:穿过小或过紧的鞋子、长时间负重行走或过量运动,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