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伴随的良性惊厥,医学上通常称为“胃肠型惊厥”或“胃肠道反射性惊厥”,是指在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胃肠道疾病发作时,由于强烈的胃肠道刺激,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引起的一过性全身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
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较为严重,但一般不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短暂,通常在几分钟内自行缓解,预后良好。惊厥通常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在半岁至三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季节性明显,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惊厥发生时,常伴有消化道异常,如呕吐、腹泻等,但腹泻一般为轻度。此外,患儿可能出现唇干、尿量减少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严重脱水或电解质水平异常。
治疗上,主要针对原发的肠胃炎进行处理,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止吐药和抗生素(如有细菌感染)等,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少其紧张情绪,避免惊厥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