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常温下的保存时间是有限的,通常能够维持2到4个小时的新鲜状态。
当环境温度超过30度时,即便血液中加入了抗凝剂,防止其凝固,高温环境仍然不利于血液的保存。过高的温度会加速血液中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分解,可能导致血液出现变质。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建议将血液存放在冰箱中进行冷藏。
血液可以保存的时间取决于其类型以及保存的方式。
1.全血和红细胞保存:在4℃±2℃的条件下,使用抗凝剂后置于储血冰箱保存,可保存21至35天。具体保存时间取决于使用的保养液,如使用ACD保养液可保存21天,使用CPDA保养液可保存35天。这种方法保存的血液主要用于临床输血。
2.冻干法保存:通过冻干法将新鲜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提纯后快速冻干,可以保存一年之久。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特定血液成分的长期保存,如需要时再进行解冻和使用。
3.血小板保存:血小板需保存于特制的袋内,在22℃±2℃的环境下并不断振荡,可保存5天左右。这种方法确保了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适用于需要血小板输注的患者。
4.新鲜冰冻血浆保存:在-20℃以下的条件下保存,可保存一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血浆成分的长期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血液抽出来最好马上送血化验。
如果没有送血化验,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但尽量不要超过24小时。因为储存时间长,细胞会溶血,血钾会升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如果把提取出来的血液放在温度低于零度的冰箱里,可以长期保存,甚至可以保存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