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查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血管畸形、肿瘤血管供应等。如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具体分析如下:
1、脑血管疾病: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帮助诊断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病变,为治疗提供依据。
2、心血管疾病:通过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评估心脏和大血管的情况,包括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后的血管重建情况等,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3、外周血管疾病:该技术能够详细显示四肢及其他外周血管的状况,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炎等疾病,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4、血管畸形:该检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有助于制定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
5、肿瘤血管供应: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特别是脑肿瘤、肝脏肿瘤等需要了解其血液供应情况的病例。
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前应遵循医嘱做好准备,如去除金属物品、告知医生是否有植入物或过敏史,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
【参考文献】
[1]刘承友,周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体现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06):101-104.
[2]张莲,王珅,龚媛媛,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10):1259-1264.